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談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


您選擇此部科幻電影的理由為何?為何是您心目中的經典之作? 
主要是因為劇情碰觸到的剛好是我的專長,因此對這部片特別感興趣。身為一個研究者,對影片中相關知識極盡挑剔之能事也是很正常的,但在挑剔之後發現整體瑕不掩瑜,對導演將科學知識細膩的融入相當佩服,把科學知識融入在藝術中是傳遞給大眾最好的方法,但也很困難。

您覺得此部科幻電影,對於文化面、社會面的影響或啟發為何? 
電影情節除了緊湊刺激外,也有一些描繪人性與現實的層面。有一幕是看到一群老人每天都會聚在一起共同做夢,助夢者說夢境對他們而言才是真實的存在,因為在夢中或可擺脫遲邁的身軀,與好友一同進行冒險。這樣的描寫或許有點自我欺騙、甚至類似吸毒以滿足自身快樂,但看到一群行將就木的老人,在追求著自己生命中最後的冒險與自由,在人性上倒也很難有過多苛責。另像主角與妻子由於沈迷於夢中的無所不能,以至於最後無法分清現實與夢境,在社會上也有類似的狀況發生。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長時間玩網路遊戲,久而久之也會迷上遊戲中的英雄劇情與呼風喚雨,而逃避現實生活的困頓與挫折。若持續不甘回到真實生活的話,就可能向主角妻子一般,讓自己人生走向一個毀滅的結局。這些隱喻描繪現實生活的劇情,是很能打動人心的元素。

以您的專業來看這部電影,有哪些議題涉及心理科學而讓您印象深刻? 
電影結合了心理科學的元素,正是我喜愛這部的原因。因為這些元素是觀眾所共有的心智特質,因此在觀影時會常覺得很熟悉、大家也就容易獲得認同。像是一開始就提到「最強韌的事物是人的意念,只要意念深埋在腦中就堅韌不毀」。這在人的認知特性上屢見不鮮,像是若要求你腦海當中不要出現「大白熊」,不說還好,越強迫自己不去想,反而大白熊就會在腦中揮之不去。另電影主軸要對人植入一個意念以不知不覺地去改變他的行為,其實這類的心理學應用在生活中處處都是啊。像是各大品牌為什麼要花大錢去打產品名稱廣告?因為當你很常看到該品牌時就會留下印象,之後若面臨購買選擇時在一堆不熟悉的產品中看到該廠牌,雖然不會記得在哪裡看過但就是會覺得熟悉,也因為熟悉對它的偏好就會提高,因此無意識地就提高了選擇購買該廠牌的意願,這種心理現象就稱為觸發效果(Priming effect),這些心理科學的知識早已被廣泛應用在產品行銷上,都是簡單的一些行為刺激就造成人們日後想法或行為上的影響。

除此之外,片中還有不少睡眠與夢的相關知識轉化為劇情元素,這兩者都是很常經歷的狀態,也讓觀眾既感到既新奇又熟悉。比方說身體掉進水中,夢中就會開始淹大水,確實早有研究發現在睡眠時身體所知覺到的刺激會轉化為夢境中的元素。而劇情中最關鍵的元素就是夢境,且特別的是人在夢中是可以控制自我行動。做夢是人們睡眠時自發性的現象,由文明之始人類就不斷地探討夢境內容是否有什麼意義。大部份人的夢境多半像是在演一齣戲,即使身在其中卻也是身不由己,無法自主地控制夢中的行為,而且通常在夢中時並不知道自己在做夢,而是醒來之後才會知道自己有作夢。不過確實偶而在夢中就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做夢,並且可以有自我意識與自我控制,這種狀態稱為清明夢(Lucid dream)。在清明夢中就類似電影一般,不僅知道自己正在做夢,也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有研究以腦造影證據顯示清明夢時負責自我知覺與監控的相關腦區會較為活躍,更支持了在睡夢中確實是可能有自我意識,而非只是夢中想像。

您有推薦讀者延伸閱讀或觀賞的書單或影片嗎? 

電影的話,我大力推薦記憶拼圖(Memeto),這部是諾蘭導演改編他弟弟強納森的小說,在2000年時完成的作品。裡頭描述一位無法記得新事物的失憶症主角,在自己症狀與尋找殺妻兇手之間掙扎的故事。片中很細膩的使用了記憶這個元素,同時採用逆向時間軸的方式來陳述故事,影片的呈現非常精彩,對心理學與記憶感興趣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部並沒有大牌演員,可能因此台灣並沒有公開上映,不過有發售DVD與藍光。然而根據網友的資訊,發行DVD的公司不知為何把導演刻意逆向的時間軸給重整,如此就變成一部平淡無奇甚至難看至極的電影。建議若有讀者想看這部片的話,請務必找藍光版來看
書籍的話,我推薦「我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睡覺-夢的科學解析」一書,由貓頭鷹書房出版。這本書一般人讀來可能並不有趣,不過內容對於睡眠與夢的基本概念描述得很清楚,且提到了不少關於夢境的科學研究,讀者可以透過研究更加瞭解夢境的本質與其難以勘破之處。


我覺得科幻電影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以科學概念充實了人的理性面,並佐以幻想元素來滿足了感性面。

註:本文內容刊載於五月號<潮人物>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