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eet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飲酒過量會影響睡眠的回復性
Tweet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適度睡眠和減輕壓力可幫助減重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睏睡時你將無法抵擋食物的誘惑
![]() |
Credit: © Sally / Fotolia |
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酗酒可能擾亂生理時鐘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睡一覺得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睡覺時手指夾著一個簡單的儀器就可得知心跳及血管功能的變化,而最新研究指出也可以藉此瞭解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有多大。
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Sweden)進行了一個148位受試者參與的研究,這項睡眠時簡單又沒有風險的技術檢測出超過80%的高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研究結果發表於Chest期刊上。
研究者利用特製的脈搏血氧儀來記錄患者睡眠時的心血管變化情形,這種記錄方式通常用於偵測特殊睡眠困擾(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儀器透過手指可測量五種訊號:脈搏衰減程度、加速度、傳遞時間、呼吸時脈搏的震盪與血氧去飽和度。由這些訊號再透過特殊的演算法建立起模型,藉此評估個案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者Ludger Grote說:「我們試圖建立起一個模型來衡量個案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程度。」這個方法應可以快速又簡單的辨識出高風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希望能被運用在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效,例如:要降低多少體重、增加多少運動量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研究團隊目前正在發展可方便攜帶的儀器以便臨床上使用,但同時也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此方法的可行性。
外電出處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Apr. 4, 2011)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 Be Detected Earlier During Sleep . ScienceDaily. link
原始文獻
Grote L, Sommermeyer D, Zou D, Eder DN, Hedner J. Oximeter-based autonomic state indicator algorithm for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Chest. 2011;139(2):253-9. link
Tweet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睡眠時騰出腦袋空間以利新學習
人們每天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但目前仍沒有一致的結論解釋為何需要如此多的睡眠。許多研究都指出睡眠有幫助記憶的功能,而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一直都被認為是幫助記憶的主要階段。但也有不少研究者對那些平靜、無夢的非速眼動睡眠階段(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很感興趣。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者發表了一篇研究,認為這些佔了一半時間的睡眠對學習新事物也很重要,以往都低估了這些睡眠的重要性。
在學習有關事件、情節等的訊息會先暫存在海馬迴(hippocampus),接著再轉變為長期記憶儲存在前額葉皮質。白天所接收到的訊息先暫存在海馬迴,但是由於儲存空間有限,因此當變成長期記憶後就需要釋放海馬迴的資訊容量,才能讓我們有空間接受新訊息。這篇發表在現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提供了睡眠紡錘波(Sleep spindle wave)可幫助記憶轉換,並解放海馬迴空間的證據。研究者之一Matthew Walker說:「這些瑣碎的拼圖都告訴我們一個相同且一致的故事,睡眠紡錘波幫助我們騰出記憶空間」。
人們夜間睡眠分成好幾個階段,研究中提及會幫助記憶轉換的紡錘波,常發生於非速眼動睡眠的階段二,此屬於淺睡階段,約佔了一半的睡眠時間,常發生於後半夜或是睡醒前的階段。主導整個研究進行的Bryce Mander就說:「睡眠紡錘波常發生在後半夜睡眠時,因此若睡少於六小時,會減少紡錘波產生的機會,如此可能會降低學習能力。」也因為這些證據顯示後半段睡眠有助於知識的學習,因此學校開始上課的時間受到質疑。Mander說:「這些發現對於正在受教育的族群很重要,雖然學習是必須的,但晚睡和早起的作息型態讓他們沒有適當的睡眠時間。」
這次的研究有44位年輕人參與,於中午12點時要求他們記得100組臉孔-名字的配對,這個學習作業已被確認與海馬迴有關。第一次學習後每個受試者的記憶表現相近,接著他們被隨機分派為90分鐘小睡或是持續維持清醒組,直到當晚6點時再進行另一輪的學習並測驗。結果發現那些沒有小睡的受試者表現明顯比第一次還要差,相反的那些有小睡的受試者不但表現優於清醒組,甚至表現比自己第一次學習時還要好。兩組表現此消彼長的結果,顯示了睡眠有幫助騰出記憶空間、讓學習表現更好的功能。
研究同時也分析了小睡中的腦波,發現小睡中越多紡錘波出現,之後的記憶表現就越好。研究者認為紡錘波的發生與海馬迴-前額葉迴路有關,而此迴路亦與記憶有密切關係,因此睡眠中的紡錘波可做為學習效果好壞的表徵。
Walker結論說:「睡眠並不只在學習後幫助記憶鞏固而已,在學習前也幫助我們騰出空間來接收新的訊息。」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睡眠不連續可能有害記憶
![]() |
(Credit: © zergkind / Fotolia) |
雖然結論並無法得知人類需要睡多久才避免記憶受損,但也給了那些睡眠片段化的人一個重要的警訊--若不盡快改善睡眠問題將可能導致記憶受損。
外電出處
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2011, July 27). Interrupted sleep impairs memory in mice. link
文獻連結
Asya Rolls, Damien Colas, Antoine Adamantidis, Matt Carter, Tope Lanre-Amos, H. Craig Heller, and Luis de Lecea. Optogenetic disruption of sleep continuity impairs memory consolid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July 25, 2011 link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睡午覺可能有助於血壓調節
超時工作、輪班、焦慮、夜間大量使用網路和電視…等,都是現代社會的特色,而這些都會影響到夜間睡眠。人們不再像以前一樣有足夠的睡眠,相較於50年前,現代人們每晚的睡眠時間少了將近2小時,而這可能對長期健康造成影響。例如:睡很少和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有關聯。
Brindle和Conklin的研究探討白日小睡對壓力事件所引發的心血管反應是否有所影響。他們將85位健康的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讓他們有60分鐘小睡,另一組則否。研究中讓學生評估自己的睡眠品質,並進行誘發心血管反應的壓力作業,像是心算減法。在整個實驗期間都會定時測量學生的血壓及脈搏。
結果發現有白日小睡者心血管反應的恢復性較佳,且睏睡度也較沒小睡組要來得低。雖然在壓力作業時兩組的血壓和脈搏升高,但在恢復期時,有小睡組的血壓明顯比沒小睡組來得低。這個結果顯示白天有45到60分鐘的小睡將有助於壓力誘發的心血管調節。
Brindle和Conklin認為:白日小睡對壓力誘發心血管反應的恢復有所幫助。接著將更進一步探討白日小睡和心血管循環的相關機制,與評估小睡是否可有恢復和保護心血管循環的功能,這對那些心血管疾病且睡眠品質不佳的病人會有所幫助。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睡眠可提高大學生的課堂學習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立即入睡--在果蠅腦中發現睡眠開關
![]() |
COURTESY OF SCOTT LOEBL, ÅSA WINTHER, AND CASSANDRA VAN DUNK |
與其數羊、喝溫牛奶或聽放鬆音樂,失眠者可能更期待可以按個開關就讓自己輕鬆入睡。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果蠅腦中就有一個類似的睡眠開關,研究成果刊登在Science期刊上。研究者發現在果蠅的腦中有約20個細胞組成的群體能控制「何時睡」以及「睡多久」,且透過「睡眠開關」所誘導出的沉睡狀態對於長期記憶形成是不可或缺的,這也提供了證據來解決科學家一直有爭議的部分—睡眠有助於記憶。
神經生物學教授Paul Shaw說:「這真是令人振奮的消息,經由睡眠開關所誘導出的睡眠狀態和一般自發性睡眠非常相像。」這意味者我們可以透過操控這些細胞來探索新的境界,探討睡眠的目的究竟為何,或許將來某一天可藉此讓我們用更自然的方式來誘導人們入睡。
這些關鍵的細胞位於果蠅腦中的背扇型體(dorsal fan-shaped body)。研究者利用基因改造的方式使這些細胞增加活性,而這些細胞活性增加後會讓果蠅一天多睡上七個小時。接著研究者透過增加一個基因,使細胞會隨著溫度上升而增加活性,如此一來就可以透過環境溫度來控制果蠅何時睡以及睡多久。
由於睡眠對記憶形成是必要的,因此研究者透過驗證誘導睡眠對於記憶形成是否也具必須性,來瞭解誘導出的睡眠和自發性睡眠是否相同。研究中所使用的學習訓練為求偶制約(courtship conditioning)。一般雄性果蠅遇到散發著雌性費洛蒙的果蠅就會展現出求偶行為,即使散發費落蒙的果蠅是雄性也同樣會努力表現。實驗中受試雄性果蠅被放置在一群散發雌性費落蒙的雄性果蠅中,雖然努力表現但其他雄性果蠅都不會接受。因此受試果蠅需要盡快記得哪隻是沒性趣的,這樣才不會浪費太多時間來尋找繁殖對象。「記得被哪隻果蠅拒絕過」就是需要形成長期記憶的內容。在經歷多次被拒絕後,受試果蠅終於學會遇到雄性果蠅時不要浪費精力去展現求偶行為。一般而言這樣的制約學習通常只能維持數小時的記憶,但若在訓練後活化背扇型體細胞的方式讓果蠅立即睡著,則此記憶可維持數天之久。如此確認了誘導睡眠與一般睡眠一樣,都具有幫助記憶的效果。
為了排除是因細胞活化直接增進長期記憶的可能性,研究者在活化細胞的同時也避免讓果蠅睡著。結果發現果蠅就無法讓記憶持續太久,這也顯示了睡眠對於固化記憶的重要性。然而科學家尚未確定人類的大腦中也有一個背側扇形體存在,研究者目前正嘗試了解是否有類似型態的細胞存在。
外電出處